春到三河滩,借用朱自清的话,我惊诧于三河滩的绿了。
三河滩其实是一个天然小岛,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之中,毗邻县城老三河中心,面积138公顷。
柳树是绿的。岛上有柳林80公顷。站在南水北调金湖站向西眺望,你就能理解李白的“平林漠漠烟如织”,远处的三河滩,柳林上面如刀削一般齐整;站在彩虹桥上看,柳林则是高低起伏,参差不齐。走进三河滩,无人知晓这里的柳树树龄几何。也许,它是三河滩上的第一批主人。有的柳树的腰身粗壮,要四人合抱;有的柳树中空,可容二人对坐;有的柳树怀中抱着柳树,如同一位母亲怀抱着自己的孩子。还有的阅尽人世的繁华,卸去绿色的外衣,静静地站着,黑着身段。柳林中间,有斜躺着的,常常引来无数游人站在它身边拍照;更有几株垂杨柳,多少豪杰双手上下交合,欲做一回鲁智深,可惜那大树纹丝不动,垂着的柳丝抚摸着游人,让人感到无比温馨。
天然的小岛,人类的痕迹无处不在。先是,小岛四周河水环绕,碧波荡漾,水质清纯,要想上岛必须坐船。冬天天寒水瘦,一条蚯蚓般的小道露出水面,当中还隔着大约10米的河道,河道上有四个树桩,上面横七竖八躺着几根树段,成了人们进入的通道。上世纪90年代,人们在这条小道的基础上修了一条路,铺设了路轨,一列小火车成了景点;柳林中建了一个跑马场,两匹马,一匹枣红马,身材高大魁梧;一匹灰白马,身材矮小玲珑。2元一次,10分钟时间,骑马舞已成为多少金湖人美好的回忆。而今,一座大桥如彩虹般连接了城区和三河滩,纵横几公里的水泥路早已修好,走在路上,绿树头上合,人在画中游;里面还有溜冰场、高架车、海盗船、射击场、网球场、儿童乐园等。
芦苇是绿的。岛上有芦苇20公顷,它虽没有沙家浜芦苇荡的名气,但也是金湖的一景。春天的芦苇,刚刚钻出地面,嫩嫩地,绿绿地,油油地,如同绿地毯一般铺在地上。你徜徉其中,可以想象它无私奉献的一生:端午时节,苇干枝枝直立,苇叶宽大,一批又一批的人到滩上采粽叶。那清新的粽香,在齿中停留,现在咂摸一下,好像粽香尚存。到了冬天,雪白的芦花再成一景,它可以编织成鞋子,非常暖和;芦穗可以扎成扫帚,经久耐用。芦柴,可以压扁编筐、打苇席、砌蓵子、打帘子。芦苇的膜,可以用在乐器上;而芦根还可以入药。
蒌蒿是绿的。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”。 蒌蒿食用,历史悠久。清明前后,三河滩上,随处可见采蒿人的身影。篓篙,中医称之茵陈,《本草纲目》等许多医学典籍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。现代检测证明,野生蒌蒿具有消除多余脂肪、降压、明目、养肝、消炎、解热、生发、乌发、排毒及防癌等作用。据说,金湖人开发的蒿茶,每100克中含硒37毫克,成为理想的保健食品。
三河滩南岸,是一条绿色健身步行大道,它连接着金湖的昨天和未来。东首的大佛寺,古典儒雅。据宝应县志记载,大佛寺建于乾隆甲寅年,现在是金湖一座庄重雄伟的佛教寺院。西边的荷花广场,现代气派。粉红的荷花台、景观亭、浮水木栈、荷花荷叶雕塑、荷主题碑文等,向人们展现了水与城相伴、荷与柳的相谐。广场的早晨和晚上,歌声阵阵,舞姿蹁跹。节假日的下午,美食休闲娱乐一应俱全。明媚春光中,风筝成为广场上最大亮点。翱翔在蓝天的风筝,好像寄寓了人们无限的憧憬。整个三河滩景区,春天风光迤逦,是绿色的海洋,欢乐的海洋。